如何对资产负债表整体分析

来源于:火狐电竞app下载 日期:2024-02-03 23:15:44 浏览:21次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一般说来,流动比率越高,则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亦越强;反之则越弱。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在2∶1以上。流动比率为2∶1时,表示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使流动资产有一半在短期内不能变现,也能保证全部的流动负债得到偿还。

  (1)无法评估未来资金的流动性。流动性代表企业运用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现金流出的能力。而流动比率各项要素都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指标,只能表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一切可用资源及需偿还债务的状态或存量,而与未来资金流量并无因果关系。因此,流动比率无法用以评估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

  (2)未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在一个注重财务管理的企业中,其持有现金的目的是避免现金短缺的情况出现。然而,现金属于非获利性或获利性极低的资产,一般企业均最好能够降低存有现金的数额。事实上,通常有许多企业在现金短缺时转向金融机构借款,而此项资金融通的数额,未能在流动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

  (3)应收账款的偏差性。应收账款额度的大小往往受销货条件及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具有循环性质,除非公司进行清算,否则,应收账款会经常保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数额,因而不能将应收账款作为未来现金净流入的可靠指标。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如把应收账款的多寡视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标,而未考虑企业的销货条件、信用政策及其他有关因素,则难免会发生偏差。

  (4)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经由存货而产生的未来短期现金流入量,通常取决于销售毛利的大小。一般企业均以成本表示存货的价值,并据以计算流动比率。事实上,经由存货而发生的未来短期内现金流入量,除了销售成本外,还包括销售毛利,然而,流动比率未考虑销售毛利的因素。

  (5)粉饰效应。企业管理者为了显示出良好的财务指标,会通过一些方法粉饰流动比率。例如,对以赊购方式购买的货物,故意把接近年终要购买的货物推迟到下年初再进行购买;或年终加速进货,将计划下年初购进的货物提前至年内购进等。

  流动比率的局限性会造成其使用的不便,因此,在使用流动比率指标时可搭配使用如下方法。

  (1)检验应收账款质量。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应考虑应收账款的发生额、企业以前年度应收账款中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比例和应收账款的账龄,运用较科学的账龄分析法,估计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

  (2)选择多种计价属性。应对流动资产各项目的账面价值与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可回收价值等作比较分析。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而存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事实上,存货非常有可能以比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同时,跟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非常有可能产生偏差,但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中运用的仅仅是存货的历史成本。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存货的现行价值,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应把使用存货的历史成本与使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作比较。若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下的流动比率比原来的流动比率大,即是有利差异,表明企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反之,则表明企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削弱了。

  (3)分析表外因素。财务报表使用的人要的不仅是对企业当前资金状况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其更希望了解有利于决策的、体现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及融通的预测性信息。但是流动比率本身就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未能较好地反映债务到期日企业资金流量和融通状况等。因此,财务报表使用者如利用调整后的流动比率,并结合有关的表外因素做综合分析,则可对企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做出更准确的评估。例如,企业财务报表的附注中若存在金额较大的或有负债、股利发放或担保等事项,则可导致企业未来现金的减少,降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而若企业拥有能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或能够应用诸如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增发股票等筹资措施,则可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增加,并提升公司的偿还债务的能力。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Acid-test Ratio、Quick Ratio)”,是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能马上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的资产。而流动资产中预付账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则不应计入。

  传统经验认为,速动比率维持在1:1较为正常。这表明企业的每1元流动负债就有1元易于变现的流动资产用来抵偿,使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有可靠的保证。速动比率过低,则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速动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在速动资产上占用的资金过多,会增加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但以上评判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应考虑到企业的行业性质。例如,商品零售行业由于采用大量现金销售,就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也是合理的。相反,有些企业的速动比率虽然大于1,但速动资产中大部分是应收账款,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强,因为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评价速动比率时,还应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

  速动资产中不包括存货,因此,速动比率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排除了因存货价值不确定而带来的缺陷,但在此基础上,速动比率任旧存在一些使用上的缺陷,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1)预付账款的变现速度。预付账款指买卖双方经协议商定,由购买方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债权。预付账款一般来说包括预付的货款、预付的购货定金等。作为流动资产,预付账款不是用货币抵偿的,而是要求企业在短期内以某种商品、提供劳务或服务来抵偿的。当预付账款转为采购货款时,预付账款按照合同期间变为存货时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当然这个间隔不会为零;否则,企业就可以直接用银行存款购买存货了。正是这一段时间间隔使预付账款的变现速度明显慢于存货的变现速度。因此,将预付账款归为速动资产,会影响速动比率的适用性。

  (2)货币资金中的受限制使用的存款。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别的货币资金。在流动资产中,现金是无需讨论的速动资产,而银行存款和别的货币资金是不是能够立即使用则需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企业的货币资金是为维持正常经营活动而持有的,如果货币资金金额过小,企业可能会因无法支付日常经营所需资金而陷入财务困难;如果货币资金金额过大,会导致资源浪费,以此来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3)应收账款的流动性质疑。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为赊销商品、产品、材料或提供劳务等而应该向客户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的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是商业信用的产物。不同企业的信用政策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其应收账款的回收期也就存在比较大的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产中的比重日益增加。虽然赊销有一定的风险,但从理论上讲,赊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其带来的损失和费用,应收账款应该是能够“速动”的。但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的现象,即众所周知的“三角债”问题很普遍,许多拖欠周期都在一年以上。另外,企业对债权资金长期不清理、不核对、不催收,不按照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将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项严格区分,随意处理,形成了许多呆账错账,更有一些企业把本应该属于坏账的账款长期停留在应收账款中等。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其没有应收账款管理的专门人员,以上现象就很普遍。对于债务人来说,应该支付的账款尽量拖到最后一刻,若债权人不催收,其主动按时或提前偿还的可能性很小。由于应收账款不同于短期借款等有固定的到期日,即使到了应该收回的日期也不易引起管理层的关注。而当债权方在意识到大量逾期应收账款未收回并加以催收时,可能由于催账费用或债务人的偿还债务的能力等多种因素,最后导致账款没办法回收而成为坏账。可见,企业账面的应收账款往往不能代表企业的即时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实际坏账可能比预计的要多得多。将应收账款纳入速动资产,会使速动比率的说服力有所下降。

  (1)分析速动比率时需结合对货币资金报表附注的关注。在货币资金的报表附注中,银行存款和别的货币资金中经常有受限使用的资金。例如,用银行存款作质押为企业自身或别的企业进行信用证贷款。一般在质押期间,企业不能动用这部分存款,只有当企业还清贷款时才能解除限制。如果最后企业自身或别的企业未能如期还款,被质押的存款就会被冻结,用于优先偿还该笔贷款。对其他债务人而言,该笔受质押的存款并不能立即可拿来偿付流动负债。因此,货币资金中受限制使用的部分不符合速动资产的定义,在分析速动比率时应加入对货币资金报表附注的分析。

  (2)报表使用者在利用速动比率分析企业即时偿债能力时,一定要和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应当将短期内没办法回收的应收账款从现行的速动资产中分离出去。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真实的操作起来有点困难,因为报表使用者一般很难判断哪些是短期内没办法回收的应收账款。现行财务报表附注中也仅只是按照应收账款账龄划分的,很常见的划分方法是:一年之内的应收账款;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应收账款;三年及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因销售商品与收回账款的时间差而形成的,即使企业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也很少会把信用期设置为大于一年。应收账款如果被划入速动资产,其收账期应能匹配流动负债的偿还期,所以,只有收账期短于一年的应收账款才能被称为速动资产,两年及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应作为非速动资产。

  现金比率也被称为现金资产比率(Cash Asset Ratio),是通过计算企业现金以及现金等价资产总量与当前流动负债的比率,来衡量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的指标,其公式如下。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实物资产)÷流动负债×100%上述公式反映出企业在不依靠存货销售及应收款的情况下支付当前债务的能力。

  另外,运用上述公式时必须要格外注意,现金比率不考虑现金收到以及现金支付的时间。现金比率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现金比率一般认为在20%以上为好。但这一比率过高,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企业流动资产未能得到合理运用,现金类资产的获利能力低,而这类资产金额太高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

  首先,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现金比率的指标意义相同,其都是衡量企业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的主要指标。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和流动资产的比率;二是短期流动性比较强,不至于影响盈利的稳定性。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现金比率是通过对企业各类资产充足性的衡量,分析上市公司的偿还债务的能力与盈利能力的。

  其次,三大指标的计算逻辑及方式相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现金比率的计算都是以流动负债作为分母的,分子则是流动性各异的三类资产: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及现金资产。以全部流动资产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所计算的指标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扣除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和不能变现的待摊费用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它弥补了流动比率的不足;现金比率以现金类资产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但现金持有量过大会对企业资产利用的效果产生副作用,这项指标仅在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使用,相对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说,其作用力度较小。速动比率同流动比率一样,反映的都是单位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快速偿还到期负债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现金比率对不一样的种类资产流动性、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了划分。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的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的保障。流动比率是评价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较为常用的比率。它可以衡量企业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的大小,要求企业的流动资产在清偿完流动负债以后,还有余力来应付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其他资金需要。

  在流动资产的分析基础上又引申出了速动资产的概念。流动性的资产中有两种资产形态:一种是存货,如原材料、半成品等实物资产;另一种是速动资产,如证券等金融实物资产。显而易见,速动资产比存货更容易兑现,它的比重越大,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大。所以,用速动资产与短期需偿还的债务额相比,就是速动比率。速动比率代表企业以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综合能力。由于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能力比较差;待摊费用是已发生的支出,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就没有变现能力;而预付账款的意义与存货的等同,因此,这三项不包括在速动资产之内。由此可见,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表现一个企业的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正常的情况下,合适的速动比率可以保障公司在偿还债务的同时不可能影响生产经营。

  为了更加清晰地比较这三大指标运用时的关系,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假如一个上市公司有500万元的资产,第一种情况是,资产全部为设备;另一种情况是,70%的资产为实物资产,其他为各类金融实物资产。假如,有一天该公司资金发生周转困难,公司急需用一部分资产去兑现偿债,那么哪一种情况更能迅速实现兑现呢?理所当然是后一种情况。因为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的流动性大,而更重要的是有价证券便于到证券市场上出售,各种票据也容易到贴现市场上去贴现。许多公司倒闭,问题往往不在于公司资产额太小,而在于其不过来,不能及时清偿债务。因此,资产的流动性就带来了资产的安全性问题。

  资产负债率(Debt To Assets Ratio)是期末负债总金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举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其公式如下。

  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能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第一,从债权人的立场看。他们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的款项的安全程度,也就是其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因此,他们盼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则债权人贷款给企业才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第二,从股东的角度看。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股东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会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即产生借入资本的代价。当企业所得的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时,股东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如果相反,则对股东不利,因为借入资本的多余的利息要用股东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因此,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

  第三,从经营者的立场看。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借不到钱。若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做出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企业股东常常采用举债经营的方式,以有限的资本、付出有限的代价而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并能得到举债经营的杠杆利益。因此,在财务分析中,资产负债率也被人们称为财务杠杆。

  长期偿还债务的能力是指企业在较长的期间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在长期内,不仅需要偿还流动负债,还需要偿还非流动负债。因此,长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衡量的是企业对所有负债的清偿能力。企业对所有负债的清偿能力取决于其总资产水平。因此,长期偿还债务的能力比率反映的是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的权利利益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负债取得的,可以衡量企业清算时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当资产负债率高于50%时,表明企业资产的来源主要是依靠的是负债,其财务风险较大;当资产负债率低于50%时,表明企业资产的大多数来自是所有者的权利利益,其财务情况较为稳定。这一比率越低,则表明企业资产对负债的保障能力和长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负债率作为最主要、最直观反映企业长期偿还债务的能力的指标之一,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任旧存在缺陷和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并非所有的资产都可当作偿债的物质保证。不仅在清算状态下,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递延资产等难以作为偿债的保证,即使在企业持续经营期间,上述资产的摊销价值也需要依靠存货等资产的价值才能得以补偿和收回,其本身并无直接的变现能力,相反还要对其他资产的变现能力产生反向影响。至于非货币性资产当中的商誉、商标、专利、非专利技术等能否用于偿债,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资产负债率在评价企业的长期偿还债务的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2)人们对资产负债率的理解尚不统一,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对这一指标的分析内容存在比较大差异,在使用中非常容易混淆。从债权人的立场出发,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该比率越低,即负债总金额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越小,表明企业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债权人投入资本的安全性越大;反之,则表明对债权的保证程度越低,债权资本的风险较大,对债权人不利。因此,债权人总是希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股东的立场出发,企业应使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股东角度分析,当企业资产报酬率高于借款利息时,该比率越大越好。但是,若企业财务前景欠佳,预期资产报酬率可能小于借款利率,所有者的利益也会受到不良影响。从企业财务的立场出发,资产负债率应保持适当的水平。企业负债财务的利息支出,按《税法》的规定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抵扣,使企业少交纳所得税。资产负债率越高,这种节税收益越大,同时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企业财务前景较乐观时,应该适当增大资产负债率;反之,应降低资产负债率,以降低风险。

  (3)资产负债率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偿债风险和能力,任旧存在一些特殊事项是资产负债率无法衡量的。例如,尽管借款金额相同,但若本金偿还的期限不同,其对现金流动的影响作用也会不同。同样的贷款100万元,本金的还款期限为10年或5年,其对企业实际的偿还债务的能力的影响效果是不一样的。而且,若借款本息是分期偿还的,会导致资产负债率年年在下降,但每年所需支付的利息及本金的金额并不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企业的偿债风险并不会降低。此外,资产负债率可能会因为资产评定估计以及会计政策,如折旧政策等的变更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由此引起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企业实际财务风险会有所变化。

  由于资产负债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我们在对指标做多元化的分析时,应考虑影响资产负债表准确性的以下六个因素。

  (1)结合营业周期分析:营业周期短的企业,其资产周转速度快,可以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

  (2)结合资产构成分析:流动资产占的比率较大的公司能够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

  (4)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如利率和通货膨胀水平等)分析:当利率提高时,企业负担债务的真实利率水平会提高,从而会增加企业的偿债压力,这时企业应降低资产负债率。

  (5)结合资产质量和会计政策分析:利息抵税等会计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企业对资产负债率的调整。

  长期资本负债率(Debt-to-Long Capital Ratio)是指非流动负债占长期资本的百分比,其中,长期资本为非流动负债与股东权益的加总额。长期资本负债率的公式如下。

  长期资本负债率反映企业的长期资本结构,企业的长期资产金额来源(长期资本)包括非流动负债和股东权益,因此,本指标的含义就是长期资本中非流动负债所占的比例。企业在资本结构管理中经常会使用长期资本负债率。由于流动负债的金额处于长期的变化之中,本指标剔除了流动负债的影响。

  对比长期资本负债率与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会发现长期资本负债率中的分子分母同时扣除流动负债后的公式即为资产负债率。同理,可想象一种极端的情况,即企业没有流动负债,此时,长期资本负债率与资产负债率相同。此外,因为长期资本负债率剔除了流动负债的影响,所以相比资产负债率而言,长期资本负债率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更能反映出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产权比率(Equity Ratio)是负债总金额与所有者的权利利益总额的比率。在股份制企业中,产权比率是为评估资金结构合理性的一种指标,其公式如下。

  在产权比率的计算公式中,负债总金额其实代表的是企业的债权人的权益,而股东权益总额则反映的是企业的所有者的权益。因此,产权比率指标是通过将企业债权人权益与所有者的权利利益结合起来,对二者权益结构可以进行比较,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的。

  这一比率越低,则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所以,企业在评价产权比率适度与否时,应从提高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即在保障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提高产权比率。

  一般认为,产权比率在100%以下时,表明企业是有偿债能力的,但还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提高资金收益率,获得额外的利润,这时产权比率可以适当高一些。

  资产负债率与产权比率都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从计算公式中可以得出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具体如下。

  资产负债率与产权比率二者的关系为: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二者的经济利益有相同之处,具有互为补充说明的作用。

  资产负债率与产权比率二者的区别为:资产负债率侧重于揭示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靠负债取得的,能说明企业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证程度;产权比率侧重于揭示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相互关系,说明财务结构的稳定程度以及所有者权益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由于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一种净资产,也就是说,产权比率最终是以资产为物质保证而使所有者权益对偿债风险具有承受能力,而资产中有些项目,如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等,其价值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陷入财务危机或面临清算等特殊情况下,强调对债权人有形财产的保障,需要对产权比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即计算、分析有形净值债务率。

  股东权益比例的倒数称为权益乘数,即表示资产总额是股东权益总额的多少倍。权益乘数反映了企业财务杠杆的大小,其数值越大,说明股东投入的资本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小,财务杠杆越大。权益乘数的公式如下。

  权益乘数越大,表明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越小,企业负债的程度越高,一般会导致企业财务杠杆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但是,若公司营运状况刚好处于向上趋势中,较高的权益乘数反而可以使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通过提高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对公司的股票价值产生正面激励效果。权益乘数越小,表明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越大,企业的负债程度越低,债权人权益受保护的程度越高。

  权益乘数是杜邦分析体系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杜邦分析法又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杜邦分析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领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杜邦分析法中的几种主要的财务指标关系如下。

  杜邦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加清晰地看到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销售净利润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从而为管理层提供了一张明晰的考察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和是否最大化股东投资回报的路线图。

  如果只用一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优劣,权益净利率(权益净利率 = 净利润 ÷股东权益)是个不错的选择,即股东每投入1元资本在某一年里能赚取的利润。这个比率的数值越高越好。那么,如何提高权益净利率呢?常规想法无非是提高净利润或者减少净资产,但这些都太过笼统了,不宜付诸实践。

  在这种情况下,杜邦公司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那就是寻找权益净利率的驱动因素。通过简单的因式分解,就得到了传统的杜邦公式,即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在这三个驱动因素中,销售净利率是利润表的总结,代表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是资产负债表的概括,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权益乘数是资产负债表的概括,代表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有了杜邦公式,就能轻易地分清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找出股东回报率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例如,如果销售净利率比较低,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强,如果总资产周转率很高,就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很强,产品从销售到收回现金的时间较短,产品属于薄利多销型;如果销售净利率比较高,就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强;如果总资产周转率很低,就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很弱,产品从销售到收回现金的时间较长,产品属于厚利少销型;如果权益乘数较低,就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因为权益乘数=1+负债÷股东权益,这个时候增加借款会提高权益净利率。但权益乘数的提高并不是无限制的,负债一多,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增大,因为每年需要偿还大量的固定利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高,其再借款时的利率会很高,有可能会超过公司资产的收益率。这时再增加借款就得不偿失了。

  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或企业利息支付能力),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利息保障倍数的公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收益为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只要利息保障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支付利息。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企业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还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企业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其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该数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以及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对企业还本能力的衡量。这类指标主要包括前文中提到的资产负债率、长期资本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等。企业的长期债务在短期内并不需要还本,但是需每期按时付息,因此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的另一个层面是对企业付息能力的衡量。利息保障倍数就属于此类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表明每1元利息支付有多少倍的息税前利润作保障。它可以反映债务政策的风险大小。如果企业一直保持按时付息的信誉,则其长期负债可以延续,举借新债也比较容易。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因此,利息保障倍数可以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如果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表明自身产生的经营收益不能支持现有的债务规模;如果利息保障倍数等于1也很危险,因为息税前利润受经营风险的影响,很不稳定,而利息的支付却是固定的。

  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为保守起见,应选择五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1)根据利润表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作为利息保障倍数的“分子”,只应该包括经常收益。

  (3)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费用。

  (5)当存在股权少于100%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时,少数股权收益不应扣除。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是分析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用于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即存货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业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存货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至消耗、销售为止所经历的天数。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存货变现的速度越快。

  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的运营效率,而且还可以用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的绩效。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能反映出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能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者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但是,存货周转率过高,也可能说明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如存货水平太低,甚至经常缺货,或者采购次数过于频繁、采购批量太小等。存货周转率低能反映出以下问题。

  (1)存货的储量不合理,资金占用过大。因库存量大,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使企业存货储备占用流动资金的额度明显高于其他企业的,这在无形中会使企业积压大量资金,给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带来较大的困难。

  (2)存货管理不规范。存货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不断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若企业缺乏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即其购货的时点和最佳存货储存量是模糊的,则企业会出现采购频繁,存货积压过多,从而使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都会较高的现象。

  (3)存货内部控制不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健全会出现领用原材料的时候缺乏相关的审批手续的现象。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存货清查盘查时,未对亏损或者报废的情况及时做出处理意见,就会导致账实不符,采购部门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企业的存货情况,无法做出正确的采购计划。

  (4)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企业的各部门之间对存货的库存有不同的要求,较难调节,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再加上企业各部门之间有时又缺乏必要的交流,导致信息沟通不畅,不能及时对存货库存做出正确的调整。

  存货周转率在不同行业之间可能有较大的差别,合理的存货周转率应根据产业特征、市场行情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而设定。进行财务分析时要将本企业与同行业的平均数进行对比,以衡量其存货管理的效率。

  (1)在计算存货周转率时,要区分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如果旨在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则采用销售收入;如果旨在分析评估企业的存货的管理水平,则应采用销售成本。

  (2)货周转率并不是越低越好的,而应当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比较高,则可能是因为存货储备过低造成的,而存货储备不足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销售活动,导致企业丢失潜在客户,或者因为增加存货的采购批量和生产批量造成存货订货成本和生产准备成本的上升。因此,企业需要在保持足够的存货储备与减少存货积压成本之间进行权衡,确定较为合理的存货储备水平。

  (3)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来调整计算处理的方法。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较强的季节性,则年度内季度的销售成本与存货会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因此,可以通过先计算各月份或者各季度的平均存货,然后再计算全年平均存货的方式消除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对存货周转率的影响。

  (4)不同企业之间存货期末结存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会有所不同,在将企业之间的存货周转率作比较时应当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

  (5)应当关注存货的结构变化。正常情况下,企业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是存在某种比例关系的。如果企业存货中某一类的比重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可能就会存在某种问题。例如,产成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其他类存货减少,很可能是存在销售不畅的问题,这会迫使企业放缓生产节奏。此时,总的存货余额可能并没有显著变化,甚至尚未引起周转率的显著变化。

  企业的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则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它表明一定期间内企业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称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其表示企业从获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公式是由“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转化而来的。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是指企业当期主要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减去折扣与折让后的数额,数据可取自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 + 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账面净值+坏账准备,数据可取自资产负债表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表明企业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账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还债务的能力强。与之相对应,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越好。如果企业实际收回账款的天数越过了企业规定的应收账款天数,则说明债务人拖欠时间长,资信度低,增大了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同时也说明企业催收账款不力,使资产形成了呆账甚至坏账,造成了流动资产不流动,这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是很不利的。但是,如果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太短,则表明企业奉行较紧的信用政策,付款条件过于苛刻,这样会限制其销售量的扩大,特别是当这种限制的代价(机会收益)大于赊销成本时,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

  首先,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原因,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能正确地反映出企业销售的实际情况。

  上述因素都会对应收账款周转率或周转天数造成很大的影响。投资者在分析这两个指标时,应将企业本期指标和企业前期指标、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类似企业的指标相比较,以判断该指标的高低。

  (1)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的是本年度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次数,那么上述公式中的被除数应该是本年应收账款不断收回现金所形成的周转额,而把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作为被除数有所偏颇。本书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既包括赊销额也包括现销额,实质上现销额与应收账款毫不相干,但企业为保守商业机密,其财务报表上通常不体现现销、赊销金额。因此,为方便取数,把整个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包括现销和赊销)列为被除数未尝不可。但关键是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即使全是赊销)也仅仅是一年(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而一般很难在同一年(同一时期)全部收回现金。而且把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列为被除数还暗含一种前提假设,即本年(本期)的销售,无论哪家企业、无论何种经营状况、无论销售何时发生,本年(本期)都必须全部收回现金,只有这样,应收账款周转率才能反映本年度或一定时期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次数。但这种前提假设与实际不相符,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绝不是应收账款收回现金的周转额,其不能作为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被除数。

  (2)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除数是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即“(上期数 + 本期数)÷2”,这里同样存在着一种假设,计算结果实际意义不大。例如,某企业上年底应收账款100万元,至本期应收账款余额仍为100万元(且不说主营业务收入多少,被除数越大越失真),这能说明什么情况呢?第一,假设应收账款根本就没有发生额,这是很有可能的;第二,应收账款发生多次周转,恰好与年初数相同。如果第一种假设成立,应收账款作为除数计算的结果就根本没有意义,所以采用“(上期数+本期数)÷2”的计算方式是不严谨的。

  应收账款平均占用变动率是将本期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与上期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相比,公式如下。

  该指标反映应收账款占用的变化情况,可用于对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补充说明。如果该指标大于1,则说明企业本期应收账款实际资金平均占用额大于上期的;如果该指标小于1,则说明企业本期应收账款资金平均占用额小于上期的,假定企业销售额没有明显增长,也说明企业应收账款资金利用效率较差,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

  营运资本周转率是比较一段期间营运资金的消耗相对产生销售的指标,其公式如下。

  营运资本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营运资本周转率表明企业营运资本的经营效率,反映企业每投入1元营运资本所能获得的销售收入,同时也反映了每年每1元销售收入需要配备的营运资金。一般而言,营运资本周转率越高,说明每1元营运资本所带来的销售收入越多,企业营运资本的运用效率也就越高;反之,营运资本周转率越低,说明企业营运资本的运用效率越低。同时,营运资本周转率还是判断企业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的辅助指标。一般情况下,企业营运资本周转率越高,企业所需的营运资本水平也就越低,此时会观察到企业的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等可能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由于营运资本周转速度快,企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平。因此,在判断企业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时,也需要对营运资本的周转情况进行分析。

  营运资本周转率不存在通用的衡量标准,只有将这一指标与企业的历史数据或者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较才有意义。如果营运资本周转率过低,则表明企业的营运资本使用率太低,即相对营运资本来讲,销售不足,有潜力可挖;如果营运资本周转率过高,则表明企业的资本不足,处于业务清偿债务危机之中。

  但是,营运资本周转率也是有局限性的。例如,营运资本的周转率的影响因素是很复杂的,投资者不能根据营运资本的高低直接得出相关结论,而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较低的营运资本周转率可能是由企业所拥有的高额的存货或者高额的应收账款所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由大额现金余额造成的;较高的营运资本周转率可能是因为企业加强了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也有可能是因为企业投放于日常生产经营的资金不足。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是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是指企业当期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减去销售折扣与折让后的数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是从企业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角度对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影响企业资产质量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利用的效果越好。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的效果越好。流动资产周转率用周转天数表示时,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时占用的时间越短,周转速度越快。

  在较快的周转速度下,流动资产会相对节约,即流动资产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在较慢的周转速度下,企业则需要补充流动资金参加周转,从而会形成资金的浪费,进而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生产经营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得到改善,都会反映到周转天数的缩短上来。按天数表示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能更直接地反映生产的经营状况,便于比较不同时期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因此,其应用较为普遍。

  要实现该指标的良性变动,则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应高于流动资产的增幅。通过该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充分有效地利用流动资产,如降低成本、调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用于短期投资创造收益等,还可以促进企业采取措施扩大销售,提高流动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作为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基本指标,并不存在绝对合理的标准,而通常需要参考行业或者地区同时期的数值。在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状况时,可以从流动资产周转率开始,并将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运资本周转率等作为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进行综合分析。

  流动资金产值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按年度计算)已完成的产值与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用以反映流动资金的利用效果。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年度产值,在工业企业中是按照“工厂发”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包括验收入库的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的期初期末差额价值;在施工企业为建筑业总产值,包括施工产值和附属生产企业外销构件产值等。

  流动资金产值率指标的含义是企业使用一定量的流动资金为社会提供多少产品和工程。使用同量的流动资金所完成的产品或工程越多,产值越高,表明企业的流动资金的利用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在计划或核算的工作中,流动资金的利用效果往往用流动资金产值率的倒数,即产值流动资金率来表示。产值流动资金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该指标表明,企业完成一定产值所占用的流动资金越少,流动资金的利用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

  不良资产比率是指企业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占年末资产总额的比重。它是从企业资产管理角度对企业资产营运状况进行的修正。不良资产比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末不良资产总额是指企业资产中存在问题、难以参加正常生产经营运转的部分,主要包括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及预付账款,积压的存货、闲置的固定资产和不良投资等的账面余额,待处理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净损失,以及潜亏挂账和经营亏损挂账等。

  企业的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资金)挂账,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

  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俗称呆坏账,即银行发放的不能按预先约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包括逾期贷款(贷款到期限未还的贷款)、 呆滞贷款(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和呆账贷款(需要核销的收不回的贷款)等三种情况,其他还包括房地产等不动产组合。

  一般意义而言,不良资产是不能参与企业正常的资产,如债务单位长期拖欠的应收款项,企业购进或生产的呆滞积压物资以及不良投资等。

  (1)不良资产比率着重从企业不能正常循环周转以谋取收益的资产角度反映了企业资产的质量,揭示了企业在资产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用以对企业资产的营运状况进行补充修正。

  (2)该指标在用于评价工作的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改善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3)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沉积下来、不能正常参加经营运转的资金越多,资金利用率越差;该指标值越小越好,为0是最优水平。

  资产现金回收率旨在考评企业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数值越大,说明企业利用资产创造的现金流入越多,获取现金的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反之,则经营管理水平越低,经营者有待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对上述公式求倒数,可以用于分析全部资产用经营活动现金回收需要的期间长短。因此,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资产的回收的含义。回收期越短,说明资产的获现能力越强。

  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和固定资产净额的区分是:固定资产原值是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通常为购入时的入账价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额(又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周转率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固定资产周转的次数,或表示每1元固定资产支持的销售收入。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固定资产转换成现金平均需要的时间,即平均天数。固定资产的周转次数越多,则周转天数越少;周转次数越少,则周转天数越多。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要用于分析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其数值越高,说明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越高,管理水平越好。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则说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较低,从而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其数值越大,说明总资产周转得越快、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办法,加速资产的周转,以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总资产周转率综合反映了企业整体资产的营运能力,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一般来说,资产的周转次数越多或周转天数越少,表明其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的营运能力也就越强。通过该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本年度以及以前年度总资产的运营效率和变化,发现企业与同类企业在资产利用上的差距,促进企业挖掘潜力、积极创收、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该数值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1)股东通过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可判断企业财务安全性及资产的收益能力,以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

  (2)债权人通过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可判明其债权的物质保障程度或其安全性,从而进行相应的信用决策。

  (3)管理者通过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可以发现闲置资产和利用不充分的资产,从而处理闲置资产以节约资金,或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以改善经营业绩。

  (1)由于年度报告中只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年末数,外部报表使用者可直接用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来代替上年平均数进行比率分析。这一代替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的利用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的比率。

  (2)如果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数值突然上升,而企业的销售收入却无多大变化,则可能是由于企业本期报废了大量固定资产而造成的,而不是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提高的表现

  (3)如果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较低,且长期处于较低的状态,则企业应采取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效率,处置多余、闲置不用的资产,提高销售收入,从而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4)如果企业资金占用的波动性较大,则企业对总资产平均余额应采用更详细的资料进行计算,如按照月份计算等。

  总资产周转率公式中的分子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净额;而分母是指企业各项资产的总和,包括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非货币性资产等。众所周知,总资产中的对外投资,给企业带来的应该是投资损益,不能形成销售收入。可见公式中的各部分的口径不一致,会导致这一指标前后各期及不同企业之间因资产结构的不同而失去可比性。

  一般而言,影响资产周转率的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经营背景、企业经营周期的长短、企业资产的构成以及质量、资产的管理力度以及企业所采取的财务政策等。

  (1)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经营背景。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资产占有,例如,制造业可能需要占用大量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设备厂房等,其资产占用量越大,资产周转得相对越慢;而对于服务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型的服务业,企业除了人力资源,几乎很少有其他资产,按照当前的会计制度,人力资源没有按照资产进行处理,因此,这类企业资产占用非常少,其资产周转速度较快等。企业的经营背景不同,其资产周转也会呈现不同的趋势:在落后传统的经营管理中,其资产周转速度一般较慢;在现代经营和管理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理念的运用可有效地提高资产运用效率,加速资产的周转。

  (2)企业经营周期的长短不同会影响资产的周转。营业周期的长短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近似地反映出来,因此,可由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之和简化地表示营业周期。营业周期的长短对资产周转有重大影响:营业周期越短,资产流动性越强,在同样的期间内实现的销售次数越多,销售收入的累计额越大,从而,资产周转的速度越快。

  (3)企业的资产构成以及质量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资产周转率。企业资产可大致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企业的流动性,而非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在一定时间内,固定资产或者不良资产比率较高时,往往会造成资产的流动性不足、资金积压的现象,从而会影响资产周转的效率。

  (4)资产管理的力度和企业采取的财务政策不同,也会导致资产周转率不同。资产管理力度越大,拥有越合理的资产结构和越优良的资产质量,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不同的财务政策会导致资产账面价值的不同。例如,企业财务快速折旧政策可以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从而提高资产周转率。又如,企业采取比较宽松的信用政策时,会导致应收账款的占用增加,资产的周转速度相应变慢。

  2020年我们关注:物流、教育、新消费领域为主,以上三领域均已与资方达成共识(19年度《咸蛋说》平台已经为多家企业成功融资,行业涉及:物流、AI、自动驾驶等行业,欢迎资方和项目方私聊。)

  审计业务:出具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年度审计报告、专项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合规报告等

  公司管理业务:财务整理(含多账合并)、内控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审制度建立等

  FA业务:财务顾问、法务顾问、新三板挂牌辅导、IPO实施、投融顾问、私募基金、场内外资本市场、并购重组。

版权所有©2015 火狐电竞app下载 沪ICP备13035928号-3